西班牙引入中國“新石油” 新技術引領歐洲新能源轉型
時間:2024-10-11 09:23
來源:網絡
點擊:
次
“氫風”正勁,面對全球市場從氫能裝備到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不斷提升,中國產業鏈公司加快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在支持全球綠色轉型上又取得了新突破,擦亮了中國氫能“新名片”。
近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率西班牙企業家代表團到訪遠景科技集團,就綠色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入交流,并見證西班牙政府與遠景能源簽署合作協議,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氫能產業園,布局氫能裝備工廠和綠氫產業鏈,助力西班牙和歐洲的碳中和轉型和綠色新工業體系建設。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表示:“遠景是綠色氫能技術的全球引領者,遠景同西班牙企業一起在西班牙建設零碳氫能產業園和氫能設備工廠,不僅為西班牙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更是幫助西班牙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根據合作協議,遠景將在西班牙建設氫能裝備工廠,布局綠氫產業鏈,并和西班牙企業一起打造零碳氫能產業園,實現100%綠電制氫。遠景還將與西班牙在合成生物、綠色甲醇、可持續生物航油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打造綠氫工業新生態,以具有成本競爭力的產品支持西班牙在工業、航空、航海等領域的零碳轉型。
有著“21世紀的終極能源”之稱的氫能,已經成為各國的一項布局焦點。其中,歐洲是氫能的重要市場,西班牙則是歐洲重要的橋頭堡。正如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在中國-西班牙商務論壇的發言所說的那樣,“西班牙就是中國的內蒙古,是歐洲的綠色引擎。西班牙擁有豐富的綠色能源,特別是光伏、風電,可以培育一個龐大的綠色氫能產業……我們對西班牙成為歐洲綠色工業革命的中心充滿信心。”
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歐洲的1085個低碳氫能項目中,西班牙占比已經僅次于德國。目前,西班牙正在加大力度布局并投資氫能產業,希望成為歐洲的綠氫供給中心。當地政府制定了宏偉的氫能發展路線圖,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在綠氫領域設定了2030年電解槽裝機容量達11GW的目標。
作為整個歐洲可再生能源發展條件最為優越的國家之一,地處歐洲南部的西班牙光照優勢極為突出,不僅為太陽能產業提供了優秀的先決條件,還完全可以實現對零碳產業園的綠電供應。并且,西班牙靠近北非,可以利用好北非的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更好地在拉美拓展新能源市場。
疊加上遠景的氫能全棧技術能力和全球首個零碳氫氨產業園的成功實踐經驗,這次雙方的攜手合作,稱得上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互惠共贏,也是中國能源企業積極走出國門、助力全球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遠景不僅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實力與創新能力,也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能源轉型與零碳發展。本次合作也有望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標桿,引領全球氫能全棧技術創新,為世界綠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在歐亞大陸這一端的內蒙古赤峰,赤峰綠氫零碳產業園用了兩年時間在一片處女地上,拔地而起。走進遠景零碳技術(赤峰)有限公司150萬噸/年綠色氫氨產業園,極簡的建筑風格融合了現代化設計與工業風格,大面積的綠地和樹木環繞周圍,遠處大兆瓦智能風機高聳,不斷地為這座產業園的運行輸送綠電。
2024年3月,第一階段30萬噸綠色氫氨首期工程已順利投產,“我們在赤峰產出第一車綠氨產品,并實現使用100%的綠色電力。”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氫能產品線總裁介紹道。遠景已經實現風光儲與氫氨醇生產的耦合,解決了零碳氫能發展的重大成本挑戰,這是全球綠色氫能發展中值得銘記的時刻,對整個綠氫產業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2022年3月28日,遠景科技集團和赤峰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設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這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零碳氫氨項目,也是全球首個實現離網制綠氫綠氨的項目,而且可以無補貼商業化運轉。
目前,技術正在重塑能源行業、特別是氫能行業的競爭格局,各類前沿技術不斷深入滲透到產業鏈各個環節。對于企業來說,掌握了技術的致勝之道,才能占據制高點。
遠景已掌握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制氫裝備及零碳產業園等核心技術。在赤峰項目中,遠景通過零碳氫能產業園模式首創“隨風而動”動態綠色生產工廠,解決了風光發電、電解槽制氫、空分氮氣以及氫氮合成氨等過程的波動性問題,達到“(電)源隨(負)荷動,荷隨源動,源荷隨風而動,相互平衡”的效果。
依托優勢明顯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提供全面的風能和太陽能解決方案,遠景的電解槽、空氣分離設備和合成氨工廠能夠靈活應對上游風光資源的波動,實現動態化生產,大幅減少了對電網和儲能系統的依賴性。通過管控一體化,工廠還可以依據上游風能和光能資源的預測來調整生產端的運行,實現風光制氫的動態融合。
在聚焦核心技術的同時,遠景還深挖綠電制氫產品應用場景,吸引眾多企業入駐赤峰零碳氫能產業園區,投資氨透平發電測試和驗證基地,搭建起了屬地化的綠電制氫產業鏈。
有著突出技術優勢支撐、里程碑式成果在手,遠景的這一項目已然成為國際氫能領域新地標,贏得了國際能源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其在阿布扎比世界能源峰會上被評為影響世界能源轉型的三大項目之一,獲得了COP28能源轉型變革者大獎,更吸引了歐洲、澳大利亞、非洲、中東等多地客戶和政府組織前來參觀交流。
值得留意的是,遠景還搭建了全球首個全球成綠色氫氨產品碳足跡數字化平臺,基于全球首份綠氨認證標準開發,搭載全球首個綠氨產品碳足跡因子庫,計算模型已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法國必維的認可,幫助產品快速獲得綠氨產品認證,拿到歐盟等國際市場“通行證”。
這也為本次遠景和西班牙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遠景規劃,這一項目建成之后,遠景將以該基地為基礎,搭建綠氫產業化應用研究院,逐步形成以綠氫為中心的氨醇聯產大型生產基地。
綠氫是解決工業與交通領域脫碳的關鍵手段,遠景赤峰項目還將通過綠氫生產綠色甲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衍生品”,讓綠氫成為“新石油”——這也是遠景的一大雄心:推動“新石油”大規模產業化發展,解決航運、航空、鋼鐵、化工等行業零碳轉型的“深水區”難題。
這種前瞻性的布局,無疑將讓遠景在激烈的清潔能源角逐中占得先機。當前,遠景也正在積極向“新石油”這個目標邁進。
今年1月,遠景與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達成合作協議,加速綠氫和二氧化碳向綠色乙醇的轉化。這次合作可謂是一次強強聯手:巴斯夫旗下的工藝催化劑部門將提供SYNSPIRETM催化劑技術,遠景則將提供綠色甲醇裝置的工藝設計,并利用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賦能化工裝置,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雙方計劃在遠景赤峰氫能產業園開展技術驗證。
與全球知名物流企業DHL的戰略合作,則體現了遠景進一步加速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化的決心。今年7月,雙方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簽署合作備忘錄。遠景將長期為DHL供應可持續航空燃料。同時,遠景也將持續探索更多種類的原料來源和技術方案,力求推動航空運輸行業的全面綠色轉型。
值得留意的是,SAF也是這次遠景與西班牙的合作領域之一。歐盟已通過《ReFuelEU航空法規》,提出從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在歐盟機場供應的航空燃料中,必須使用至少2%的SAF與傳統煤油混合的燃料,到2030年占比需達6%,到2050年達到70%。
作為一項新興的環保燃料,SAF主要由廢油脂、農林廢棄物、城市廢棄物、非糧食作物等加工合成,因此被視為“可再生的航空燃料”,目前主要用于商業航空領域。根據測算,SAF減排效果顯著,最高可減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與傳統航空燃料相比,SAF在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借助原料生產過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得以中和,從而減少碳排放。
隨著全球持續推動減少碳排放,全球航空產業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SAF的使用規模。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到2050年,SAF可以為航空業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所需的減排量貢獻約65%,預計SAF用量有望從2020年的約5萬噸大幅提升至2050年的約3.5億噸。
不難看出,在全球能源市場向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氫能市場需求不斷提高。當前我國氫能企業在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積累已初具規模,作為清潔能源領域的佼佼者,以遠景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走向全球。未來,憑借在風光制氫、零碳產業園等領域的強大技術實力和前瞻性思維,遠景有望繼續深化與全球伙伴的合作,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
來源:財聯社